1955年,林彪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列十大元帅之中。从参加南昌起义,到走上井冈山、参加长征,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林彪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就了军事威名,而这也是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面。然而,如果剥离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林彪本人却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要求严格,不近人情 与林彪有过交往的人都知道,林彪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几乎很少热情地招待别人。在战场上,经常有指挥员前来访问探讨,但林彪只是单单询问作战情况和部队情况,再交代几句重要的事务,很少再说其他的题外话,显得有些冷淡和不近人情。 但熟悉林彪的人都明白,他就是这样一个只关心战斗和工作上事务的人,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要求都十分严格,因此林彪在军中威望颇高。 开国上将陈士榘与林彪相识于井冈山时代,陈士榘后来回忆道,自己曾有一次被林彪关了“禁闭”的难忘经历。 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在渡过金沙江到达云南会理地区之后,部队决定在此地休整五天。当时,部队急需要与当地彝民搞团结工作,经常派出战士们做工作。然而,等出了彝民区,陈士榘却发现自己教导营里有二十几个战士竟然掉队了,而且陈士榘本人也不知道他们是迷路了,还是有意识离开l队伍。 战士失踪是件大事,必须得上报上级。时任军团长的林彪和政治委员聂荣臻听说这件事后觉得有必要好好处理,于是找到了身为营长的陈士榘谈话。 据陈士榘回忆,谈话中林彪板着脸,上来就对陈士榘表示这件事必须要他负责,陈士榘也低着头诚恳地认错:“是我领导不力,我愿意接受批评!”没想到林彪更生气了,责问道:“批评?你要接受纪律处分,罚关一个月禁闭!” 陈士榘十分不解,如果是平时关禁闭不足为奇,但在长征期间部队在不断地行军,该怎么关禁闭?难不成是要抬着走?一旁的聂荣臻笑着解释道:“说是关禁闭,其实就是行军的时候不准骑马,你的马就交给警卫员牵着了!”原来,在长征过程中不能用常用的关禁闭来做处罚,林彪便用这种“走路禁闭法”来作为军中处分。当时受到这个“处分”的不止陈士榘一个,还有黄克诚、肖劲光等人都被处罚过。 虽然在后来的延安七大上,长征中的这些“处分”都一律作不算数处理,但也依然能从中看出林彪在军中的纪律是十分严明的,对自己的部下要求严格,该惩罚的时候一点也不手软。 性格内向,朋友不多 林彪的性格内向是军中公认的,陈士榘曾回忆说,“林彪这个人不爱交朋友”,即使陈士榘很早就与林彪相识,在抗战时期还做过他的参谋长,但建国之后即使在军委会议上见了面也没有任何的交流,更别提主动找他叙旧了。 日常生活中,林彪更是不抽烟不喝酒,对衣食住行都不是非常讲究,反而对研究军事、思考打仗中的战略问题非常重视,常常是一张地图,一碟炒黄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过,就连炒黄豆这种零嘴都是因为林彪的身体原因——以前在东北的时候水土不服,肠胃不太好,医生说吃炒黄豆可以改善,因此才形成的习惯。可以说,在吃穿用度上,林彪既不讲究,也没有很突出的爱好偏好,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使他看上去更加难以接近。 然而,虽然林彪的朋友圈很小,却也有几位私交甚好的友人。除了左权、罗荣桓等,据林彪左右的工作人员回忆,建国以后不用事先预约、随时能去拜访林彪的,一个是高岗,另一个就是刘亚楼。 刘亚楼可以说是林彪的一名得力爱将。1946年,林彪接到了来自罗荣桓的推荐,原来是刘亚楼从苏联红军部队进驻大连后表达了想回到原先部队工作的意愿。虽然刘亚楼在红军时期就是师级干部,但已经离开了部队将近七年。然而,林彪在考察完自己的这名老部下后,直接向总部提议将他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可见林彪对刘亚楼的才能是十分肯定和赞赏的。 不仅是林彪非常赏识刘亚楼,刘亚楼对林彪也算是个特殊的存在。林彪少言寡语,平时又不苟言笑,很少有人敢去干涉他家中的私事,但刘亚楼是个例外。 一次,林彪与妻子叶群突然吵起架来,一时间剑拔弩张,林彪甚至从旁边拿起了马鞭就要下手。当时周围并非没有其他人,但无一人敢去劝说林彪,只敢去通知刘亚楼这个参谋长过来。 刘亚楼赶到后想都没想就上去夺走了林彪手里的鞭子,把林彪拉到一边好好劝导了一番。神奇的是,刘亚楼的几句话真的让林彪平静了下来,两人不仅没有继续吵架,之后也很少发生这样剧烈的冲突。 另外,刘亚楼与林彪两家人的关系也非常好,多年来每逢佳节团圆,两家人总免不了要互相拜访问候。刘亚楼病重在床,林彪夫妇还亲自前往医院病房探视,这在林彪本就不大的朋友圈中更是十分少见。1965年刘亚楼去世,林彪还亲自主持了追悼会事宜,可见两人的情谊是十分深厚的。 不失温情的一面 虽然林彪平时严厉而不近人情,朋友圈也不大,但对待真心朋友,虽没有请客吃饭、嘘寒问暖,但林彪却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他温情的一面。 林彪与左权相识于1933年,一直在红1军团共事了三年不到,期间林彪任军团长、左权任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彪任115师师长,左权时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然而,虽然同在抗日前线,烽火连天的年代两人的见面机会却并不多。1938年,林彪因被误伤被迫离开前线回到延安休养。令人遗憾的是,四年之后传来了左权在十字岭突围战中不幸牺牲的噩耗。 林彪得知左权牺牲后表现出了罕有的悲痛欲绝,为了悼念这位昔日战友,林彪写下了一生中唯一一首长达108行的悼亡诗《悼左权》。在诗中,林彪对自己离开前线、没能保护到左权进行了深刻的自责,直言“没有亲自在你身边看着你、救护你”;同时,诗中也大量回忆了与左权并肩作战的岁月、凸显了左权优秀的战士品格,比如“你的梦话我常听到,你所说的句句都是战斗的安排”。纵观整首诗,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悲痛的感怀和真挚的情意。 在红四军任职时,林彪与罗荣桓就成为了共事的合作伙伴。林彪为人严格,对自己先前的共事对象都很不满意,为此和许多干部也闹得不太开心。然而,罗荣桓却能堪当与林彪合作的“大任”,不仅把工作做得无可挑剔,罗为人的直爽宽和正与林彪的细腻严格配合默契,两人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革命情谊。 1963年12月17日,罗荣桓元帅病逝于北京。林彪听闻噩耗,不顾漫天大雪赶往医院,就为了与昔日好友见上最后一面。不久后年关将至,家家团圆喜迎春节,然而林彪却考虑到罗荣桓的妻子林月琴与丈夫阴阳两隔,必定还沉浸在悲痛中。 为了抚慰林月琴,林彪让妻子叶群将林月琴接到家中,一起过年吃饭的同时也好陪她聊聊天、散散心,疏解一下心中的悲痛。叶群个性开朗,再加上与林月琴相识有将近20多年,见面后林月琴的心情果然阳光了许多,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前文提到的陈士榘上将的回忆中,也有一段关于对林彪的恩情往事。 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已经趋于恶化,然而陈士榘的儿子陈华刚到了要上大学的年龄,还少不更事,又有着苏联情结,就四处打听希望能到苏联念大学。 然而,出身军事院校的陈华却撞到了枪口上,不仅被公安拘留遣送北京,还连累到了陈士榘本人,使其成为军队中的质疑对象,饱受批评。到后来,这种批评甚至发展成了“父亲自己想出逃,让儿子打先头”得离谱言论。 无论陈士榘再如何自证衷心,批评之声还是不绝于耳。最终,此事闹到了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那里。前文也已提到,林彪与陈士榘相识已久,虽没有很多私下交集,但对陈士榘的为人都看在眼里。因此,林彪下达了“狠狠批评、狠狠信任、狠狠使用”的指令,对此事的表态已经十分明确了,陈士榘这才得到了公正的待遇。为此事,陈士榘心中一直对林彪心存感激。 通關機 https://goosafe.com/tw/product/category/9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渠成网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