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充值最便宜 印度在2019年的GDP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正式跻身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总理莫迪同年表示,要在2030年前将印度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执政七年以来,莫迪一直呼吁“印度制造”,鼓励世界各地的企业在印度生产商品。莫迪政府在最近的预算上宣布增加基础设施的费用,同时降低商业税来促进经济增长。 莫迪的“雄心”与现实 莫迪一直希望能够将印度的人口红利转化为经济红利,取中国而代之成为新一个世界工厂。但梦想能否实现,实在令人存疑, 矛盾之处在于,印度很多地方存在缺少水源和基础教育(印度仍有高达25%以上的文盲率)这样的初级问题。此外,印度正面临一系列的经济挑战,如高失业率、持久的通货膨胀和严重缺乏基础设施等多种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 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印度经济受到重大冲击。目前,印度官方的新冠病毒确诊人数已经达到三千四百万级别,并仍在迅速增加,死亡超过四十五万人,世界排名第3,仅次于美国和巴西。 相比于印度,中国在教育、获得资源、创业等方面表现良好。中国花费了30年建成基础设施大国,印度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这样的建设能力。这不仅仅是低劳动成本的问题。你需要有一个负责的工业供应链。你需要知识。你需要技术。你需要与国际市场相连。 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而印度的制造业从关键零部件到各种原材料都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根据印度议院的相关资料显示,印度70%以上的电子组件和原料药,50%以上的耐用消费品(尤其是皮具等)均来自中国。 所以,尽管有莫迪的力推,但是,印度想要在短时间内赶上中国的经济实力,实在有些痴人说梦。 印度高层对中国商品“全面抵制” 不久前,莫迪领导的印度政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将对300多种原产于中国的商品实施进口限制。印度社会公平保障部长和消费者事务部部长都曾先后公开呼吁印度民众不要购买中国商品。总理莫迪更是多次公开鼓励印度民众抵制中国商品。 这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在于实施行政命令取消政府采购,要求印度企业减少甚至取消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其实,印度抵制中国制造的声音此前就一直不断。根据印度媒体的相关报道,自中印边境对峙这段时间以来,印度多地蔓延着一股“抵制中国制造”的情绪。 抵制中国商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过,相比于印度高层对中国商品的“全面抵制”,印度民间市场似乎在这场对峙中处境不太乐观。《印度斯坦时报》在采访多家印度商人后表示,抵制中国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印度最大的灯饰批发市场巴吉拉特宫,一位店主表示自己的店铺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他称,“20年来,中国货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市场的协会主席也表示,“印度贸易商严重依赖中国进口产品,停止进口中国的商品将会导致印度市场瘫痪。”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印度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2019年从中国进口价值约684亿美元的货物,远高于从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约349亿美元的进口额。 而印度2018从中国进口货物总额更高,达到736亿美元。而中国从印度进口货品的总量占全年进口总量的比例不到1%。 显然中国制造已经渗透到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庞大的进口依赖,也使得印度民众尤其是商户在这场抵制中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高尚的灵魂”与“羞涩的钱袋” 除此之外,印度政府对中国的抵制还体现在电子产品、手机应用方面。 据悉,印度政府先后宣布封杀了224款中国APP,并推出一款“一键卸载中国软件”的APP,不过此APP评论区有民众发出质疑,“这是一个不错的软件,只不过如果它能告诉我删除后有什么可以替代的软件,就更好了。” 包括中国电子产品华为、中兴在内的中国通信企业,以及小米、OPPO等公司生产的消费电子产品也遭到印度抵制,在中印边境冲突加剧之际,印度街头多次出现民众砸坏中国制造的家电、手机等行为。 不过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小米、vivo、华为、一加等中国厂商在印度本土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占据了近八成的份额。有网友笑称,“印度人民不用中国品牌手机,10个人里有8个要把手里的手机扔掉。” 这种印度全国上下抵制中国产品的行为,既荒谬也不切实际。比如在价位方面,印度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找到相同的替代产品。 事实上,到2020年12月,印度政界、财经界人士正在尴尬地发现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实:尽管印度的反华情绪在扩散,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成为印度在2020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以及印度的第一大商品出口国。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更骨感。印度“高尚”的灵魂最终还是被不争气的肚子和羞涩的钱袋给出卖了。 莫迪的印度强国之梦 莫迪一直有一个世界强国梦想。那么怎么才算是世界强国呢?有评论分析得不无道理:跟目前排名第一的美国对抗还不行,那么在美国的支持下跟世界排名第二的中国对抗不也就算是世界强国了嘛? 于是,最近这两年,莫迪政府频频默许和鼓动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地区挑衅中国军队。 2020年6月15日,两国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的严重武装冲突已造成印方20名军人丧生,包括一名军官,这是自1962年中印冲突以来双方首次出现士兵死亡的武装冲突,对印度政府的政治压力骤增,总理莫迪已公开表示,印度将捍卫"每一寸领土"。 在中印边界冲突中,美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事实上,美国因素在中印关系中,对印度尤其有益。美国印太战略拉拢的主要对象就是印度,致使印度能够充分利用美国来抗衡中国。 美国对印度的扶持直接强化了莫迪政府的"自信",认为印度乃全球政治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和中国平起平坐。 对印度来说,1962年中印一战的惨败始终是一个不能忘怀的历史情节。近10年来,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两次执政,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莫迪本人和部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信心"。所以印度舆论不时出现和中国再来一战的声音。 莫迪的勇气是谁给的 对印度莫迪政府而言,有两个因素支持印度和中国对峙下去: 一是疫情和经济的双重打击让新德里有意操纵和扩大中印矛盾来转移国内视线和压力,让印度民众和舆论将关注点集中在中国,形成一个对中国同仇敌忾的国内氛围和凝聚力。 对印度来说,新冠疫情导致1亿多人的失业和经济困难,从莫迪、国防部长到反对党再到国内舆论,民族主义的悲情被鼓动渲染起来。印度国内不乏主张对中国开战的声音,尤其是一部分印度好战分子,鼓动莫迪政府和中国打仗,夺取本属于中国领土的阿克赛钦。 二是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莫迪政府认为中国顾忌两面作战,没有余力和印度长期对峙,更不敢主动寻战,所以配合美国向中国施压,以达到修改当前实际控制线的目的。 印度军方评估,鉴于目前的中美对抗,国际大的形势对印度有利,因此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故意制造危机有助于印度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 但是否已经想好同中国打一仗,"一劳永逸"地解决两国边境争端,也是未知之数。 毕竟现在战争比的不仅是武器,还有国力,印中若爆发战争,肯定是一场拉锯战,短期内结束不了,但两国经济相差几倍,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萎缩下,印度经济能否长期支撑和中国的战争,是值得怀疑的。 另外,1962年战败的阴影尚在,并且,战争一旦开打,巴基斯坦会不会趁之掺乎进来,也是未知之数。 结语 如果两国和平共处,互惠共赢,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将会发生,那40%以上的世界人口将会从中受益发展。如果两国合作,在亚太地区将会有一种新的世界秩序,这将会覆盖整个亚洲。 然而,如果毕竟只是如果,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明里暗里的较量,目前还在继续。 而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现实实力差距,又岂是一个执政七年的莫迪可以轻易改变的呢?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渠成网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12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