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快递 https://page.om.qq.com/page/OOClg1dPNeaJhiB3So8J3PFA0 距离第一次去北医六院确诊“抑郁+焦虑”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虽然现在还在药物治疗的维持期,但我的情绪与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 克服病耻感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自己知道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仍然会担心他人的偏见、批判与远离。 疏判与确诊 说起来很搞笑,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是在初二的时候,但第一次去看精神科是在7年后。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出现心理问题并非偶然,因为在不成熟的年纪经历了太多事情,而那时候的我并没有能力去分析和面对。再加上我本身又是个内向、敏感、完美主义的人,总是把什么事都闷在心里。 最开始的征兆是我觉得与周围的人与事有种“隔膜感”、觉得生活“无聊”、变得社恐。高中以后,开始出现躯体化,包括睡眠障碍、疲累、暴食或者厌食、注意力与记忆力减退。我会因为这些问题而更加责备自己,而责备自己却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那时我看过中医与神经内科,可是都没用。就这样,我浑浑噩噩地度过了高中三年。 大学以后,环境的改变让我的症状有所减轻,可是那种隔膜感与不真实感一直存在。 每次有人评价我“心境平和”、“云淡风轻”的时候,我只是苦笑,因为很多年前我曾经确实是那样一个人,所以伪装成那样对我来说并不困难,但是在表象之下,都是内心的挣扎。 直到2020年,我又开始经常哭,觉得自己是个废物,经常头痛,感到虚无和无意义。当我心情糟糕或者头痛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除了躺着啥也干不了。 在某位匿名网友的建议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去了北医六院。 确诊的时候我无比平静,它甚至让我觉得轻松,因为我的痛苦不是我的无病呻吟,它可以被描述、被解释、被治疗,而且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人与我一样。 超长的、列举了好多副作用的药物说明书让我犹豫了很久,可是当我又一次崩溃,我终于还是开始吃药。所幸我遇到一位好医生,我并没有频繁换药,药物对我的副作用也不明显。 束缚与等待 好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最难熬的时间是反复的时间。 由于自我麻木太久了,我已经忘了所谓正常的状态是怎样,在这样的状态里,反而不会有太大的波澜。但当药物把我拉到正常的情绪里,又突然跌入谷底时,会强烈地体会到一种新的绝望,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好了的绝望。甚至有两次,我拿起小刀划破了自己的手臂。 后来,我开始阅读异常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相关书籍,各种理论纷繁复杂,其中还夹杂着许多正确而无用的鸡汤。这些理论多多少少帮助着治愈我。 理解与治愈 所以好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当我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哭过,不再暴饮暴食或者厌食,不再每晚都做清晰的噩梦,不再有用刀划自己的念头,不再经常被无意义感笼罩,不再日常头痛,不再日常觉得自己是个废物,不再试图从异常心理学相关书籍中寻找答案,不再无限拖延,开始谅解过去的自己,接受现在的自己。 我说不出到底是哪一个因素促成了我的好转,朋友的陪伴、父母的改变、药物、咨询、阅读……都是。 最重要的是承认痛苦的存在,然后直面它,抽丝剥茧,到与之和平共处。回头再看曾经的一些想法和行为,自己都会觉得很荒谬。所以我完全能理解为何有人不理解精神障碍,因为人就是很难想象自己未曾经历的事物。 但是理解或不理解,荒谬或不荒谬,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我或我身边的人有更多关于焦虑症抑郁症的知识,如果能早一点开始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与阅读自救,是否我现在正在过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但我也感叹自己是多么幸运。 我能够在网络与书本上学习精神健康的知识,并且从住的地方到全国最好的精神专科医院之一的北医六院只需要坐五站公交。 我的医生很有经验,也给我很多鼓励,我每个月五百多的药费可以全部报销,我可以在学校做心理咨询,我有来自家人朋友的理解与支持。 而对于那些没有这些的人来说,要如何面对日复一日在泥沼中的挣扎? 人文关怀的分量 北医六院的门诊大厅里挂着“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院训。经常在网上看到对某某学校或者某某公司缺乏人文关怀的批判。 我们那么需要人文关怀,是因为我们都有被关爱的渴望。可是在人文关怀口号泛滥的今天,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人文关怀”的分量太重了。它不应是悲痛至极后的安慰、鸡血或劝退,不应是极力否认痛苦,不应该只是为了让人像机器一样更高效地运转。 它应该是帮助每个人找到意义,使人有机会充分实现自己的生命力,同时在与他人的连接中获得爱与幸福。 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是人。 感谢疾病带给我更深的对于生命的理解,让我明白“健康、快乐”是多么珍贵,也希望每一位病友都不放弃对于生活的希望。 医生回信 您好!很感谢您的分享,分享您的焦虑、抑郁、纠结、徘徊、回避、羞耻以及后面积极面对问题、正视疾病、配合治疗、主动参与心理咨询、调整心态、培养兴趣爱好、适应环境等。您的心路历程我相信可以给正处于迷茫中朋友们带来希望,您不放弃、挑战自我、积极尝试、配合治疗、接纳自己的勇气,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抑郁,就像感冒一样,我们所有人都不能完全幸免,精神科医生也一样,也可能会患抑郁症。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旦发现自己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就要积极调整自己。比如多与人交流、与好朋友聊天、跑步、运动、锻炼、阅读等,及时地排解掉我们的负面情绪,转移注意力,与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之让自己动起来。如果通过这些都不能让自己心情好起来,变得越来越严重,且持续两周,甚至有想死等消极的想法和行为,就得及时到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就诊,接受精神科医生的评估,明确诊断及治疗。请注意,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当然,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非常重要,就是您自己,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中,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弱点,接纳自己,调整自己的认知去适应环境。就像本文的你一样,以自己的亲生经历给大家讲述自己战胜抑郁的心路历程。 最后,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病,得治疗,需要到专业的人来治疗。当然您得积极主动的参与,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早日走出阴霾,健康快乐。就像本文的作者一样,积极配合治疗,不放弃对于生活的希望,找到生活的意义,实现自己的生命力,在与他人的连接中获得爱与幸福。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渠成网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