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渠成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渠成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渠成网公众号

渠成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中国90%以上的“县城”将消失!

2022-05-27 发布于 渠成网
七七网

2022年5月6日,中办和国办联合颁布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在这个意见中,明确提出两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第一,到2025年建设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聚集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

第二,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县城和临近大中城市的发展差距有明显缩小。

对于这个文件来说,如果你以为“县城要崛起了”,只能说你太单纯了。

要知道,中国的“县城”规模非常庞大:“县+县级市”的数量就达到了1754个,其中处于“人口大规模流失”的“收缩型县城”数量就达到了1507个,占比高达85%。

而且未来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增长,我们甚至可以判断“未来中国90%以上的县城都会没落,甚至是消失”。

因为中国的一二线城市人口还在不断大规模“流入”,尤其是具有强大人口虹吸力的“省会大城市”,几乎对周边的县城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从中国过去10年的“收缩型县城”分布格局来看,北方绝大多数的“县城”都处于明显的“人口收缩”,尤其是东北,县城的人口几乎“流走殆尽”。

东北的“县城”人口几乎全部走流向了南方城市。

除此之外就是河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的“县城”也几乎大规模的“萎缩”,县城的人口大量被区域大城市“虹吸”得一干二净。

所以从过去10年的中国城市发展格局看,“县城”的没落几乎不可阻挡。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刻,要提出“建设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呢?

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进城的速度明显放缓,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进程面临严重挑战。

202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大概是64.75%,2025年规划目标是达到65%以上,按照这个目标,每年还需要至少100-200万农民进城。

但中国的农民工进城数量这几年明显下降了。

2016年中国进城农民工还有1.36亿,到了2021年反而减少到了1.33亿,接近300万农民工不再进城了。

尤其是20-30岁的“农民工二代”占比大幅度下降,从2010年的36%下降到了2021年的19%,可见年轻农民工已经不进城了。

大城市里的高房价和高租金,子女随迁的入学等问题,对于年轻农民工来说,根本无法承担。

所以,这个时候提出“县城城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进城”,让他们在房价更加便宜,子女入学更加容易的县城“安家”。

而对于“年轻大学生”,根本不是县城所能承载的了,那是中国一二线大城市争夺的“韭菜”。

因此“县城城镇化”不过是想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人口城镇化,让中国的“农民工”有个安家立命之所。

第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更大规模的基建即将启动,“县城城镇化”即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可以给农民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大基建和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两大压舱石”。

2022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不仅房地产将会迎来“宽松潮”,大基建也必将同时启动。

新一场“印钞搞基建”已经非常明显。

那么新一轮的大基建将会从哪里入手呢?

“县城”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在县城大搞基建,可以“一箭三雕”:即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给县城“补配套短板”,还可以增加农民工进城的就业机会。

关键在于“谁来出钱”呢?

县城的财政是不可能承担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央行出手,再次“大印无疆”,相当于给县城“放水”,给农民“发钱”。

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反哺农村”。

但是如果你认为所有的“县城”都可以分到一杯羹,那就“大错特错”了。

中央这一次的意见中,还专门提到了“严控地方债务规模”,就是担心各地趁着这股“热潮”,大干特干瞎干,导致各个县城再次出现“大规模烂尾工程”。

那县城的房价就真的“彻底扑街了”。

中央的意见中,把“县城”分成了五类:

第一类: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

第二类: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型县城。

第三类: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城。

第四类: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区县城。

第五类: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从字眼上,我们就可以判断出除了“第一类的大城市周边县城”外,其他四类县城基本没有太大的“壮大希望”。

尤其是占比高达85%的“人口流失县城”,已经提到要“转型发展”了,这样的县城将来可能会降级成为“镇”,甚至会慢慢消失。

而真正迎来大发展的是“大城市周边县城”,未来将逐渐和大城市“融合发展”,承接大城市的部分产业、人口和配套。

只有这样的县城,未来才有发展的希望。

最典型比如北京周边的“北三县地区”,上海周边的“昆山太仓嘉善”,这样的县城和临近的大城市“功能互补”,会逐渐融入大城市的发展。

而距离大城市较远的“县城”,要么就搞点农业,旅游等特色功能,要么就是承当生态功能,自生自灭了。

综上所述,中央本次颁布的这个“县城城镇化”文件,是绝对不能理解成为“未来中国要重点发展县城和三四线城市”的。

恰恰相反,这个文件明确了“县城不能盲目做大”,只有“大城市周边的县城”才能加快发展,其他90%的县城只能走“差异化”的道路,要坚决遏制“盲目做大”,导致“地方债务增高”和“空城鬼城”。

那将会给中国的县城经济,致命一击。

中国城市的未来,重点还在一二线城市及少数的周边县城,这个格局在未来15年内不会改变。

【直播预告:5月11日视频号直播】

【晚7点-8点:北京十四五交通规划专题解读】

【请疯狂点击“预约”,及时收听不能重播】

【加大山老师微信群,微信号:ycim08】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渠成网
    1970-01-01
  • 渠成网
    1970-01-01
  • 渠成网
    1970-01-01
  • 渠成网
    1970-01-01
  • 渠成网
    1970-01-01
  • 渠成网
    1970-01-01
渠成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渠成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渠成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渠成网 X1.0@ 2015-2020